民族舞蹈艺术课程教学大纲
2015-11-25 17:08:42
中老年形体舞蹈是以健康为目的、以舞蹈为手段、以改善人的形体和素质为指向的活动形式,通过民族舞教学,展示我国民间民族舞的艺术精华与无穷魅力。使学员掌握音乐节奏和舞蹈律动,了解和掌握民族舞蹈的风格特点;学会用人体动作、肢体语言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精神和情感;展现各民族舞蹈的风采和内涵。从而达到“促进健康、修炼气质、寓教于乐、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目的,实现形体美和精神美的和谐与统一。使学员们尽展表演才华,提高对舞蹈艺术的欣赏水平,还能学到传授、创编民族舞蹈,服务社区的技能、技巧。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舞蹈教学,巩固舞蹈动作的流畅与熟练度,加强速度;进行手、眼、身法、步的协调训练;加强舞蹈的气息、节奏训练,学会舞蹈表现。展现各个舞蹈品种的风格与韵律。
二、学制与课时
学制为2年。每学期16周,每周2课时,共32课时。合计:4学期,128课时。
三、教材使用
自编教材讲义,自选剪辑舞蹈音乐(参考舞蹈院校教材与相关资料)。
四、教学原则和方法
1、采用中国舞的教学规律和方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首先解决动作的造型性、协调性训练,把方位、体态、气息、直立感、灵活性……作为第一步。
2、掌握“低起点,慢进度;以中为主,兼顾两头;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教学原则,耐心辅导,重点示范,动作分解到位。
3、采用“滚雪球”的办法。复习、纠错、提升、轮流演示、互相观摩。形式灵活多变,激发学员们学习的自信心、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她们的协调性、灵活性和表演才能。
4、对不同民族、地区的舞蹈教学,先介绍该民族舞蹈的美学特征和教学目的,抓住动律特点展示基本动作,由元素(即解构动作)单词(即单个完整动作)、短句(即组合)、段落(即舞段)到完整的舞蹈教学。细致教授“手眼身法步”,将气息、动律、节奏、情感、表情融为一体,使学员们更容易深刻理解,牢固掌握,充分表达。
5、对学员多的班级,授课时要顾及后排的学员,及时调整轮换位置,以保证所有的学员都能看清老师的动作示范。
6、强调安全第一,健康第一。坚决杜绝运动强度大的高危动作。对体质较差的高龄学员,要及时提醒,注意运动量的节制度,以防意外的发生。人数多的班级,可采取分批轮流练习动作的办法,达到减轻运动强度,互相观摩,取长补短的目的。
教学手段
1.逐个动作的示范——练习——分解与组合——观察与模仿——语言提示——讲解和口令——个别辅导。
2.分段(1×8)示范——手(左、右)脚( 右、左),以及不同方向和方位。
3.学习胸、腰、肩、头的姿态,协调身体和四肢的配合。注意重心与空间的变化。
4、注意节奏的分配与运用,注重以呼吸带动律动,情绪引发动作幅度与力度。熟练——纠错——复习旧课——重点舞蹈动作单练——鼓励学员演示。注重舞蹈感觉,注重舞由心生,注重表情与表演。
5、学员选取一个较完整的音乐舞蹈——展示——同学点评——教师总结。
五、教学内容安排
1、介绍舞种的民族文化特征,起源、人民生活环境、性格特点以及与社会和大自然的关系 。
2、 舞蹈基础训练部分:舞蹈基础知识;舞蹈形体基础训练。可参考相关的
教材,根据实际情况,鼓励自行编排优秀的舞蹈教材。常变常新。
3、 舞蹈成品部分:可根据学员实际条件与进度情况,学习参考相关的优秀
舞蹈作品为教材;鼓励教师自行编排或创作的高水平舞蹈作品为教材施教。
4、 芭蕾、民间民族舞蹈素材与训练;舞蹈表演基础知识与训练。
第一学期
1、 舞姿训练1(手的律动组合);
2、古典舞身韵5(基本动作与组合);
3、藏族舞2(弦子与踢踏舞组合);
4、原创或成品(1、优柔雅韵的古典舞;2、热情奔放的藏族舞)。
第二学期
1、 舞姿训练2(脚的律动组合);
2、汉族-秧歌3(“胶州秧歌”扇与手绢的基本动作组合);
3、新疆舞3(基本动作与舞步组合);
4、原创或成品(1、欢快敞亮的胶州秧歌;2、欢快幽默的新疆舞)。
第三学期
1、 舞姿训练3(腰与胯的律动组合);
2、傣族舞2(基本动作与组合);
3、蒙古舞2(基本动作与组合);
4、原创或成品(1、富有魅力的傣族舞;2、刚柔相济的蒙古舞)。
5、鼓励、指导学员自选音乐舞蹈作品,准备展示或汇报演出。
第四学期
1、 舞姿训练4(胸腹与呼吸的律动组合);
2、现代舞2(基本动作与组合);
3、朝鲜舞(基本动作与组合);
4、原创或成品(1、节奏明快的现代舞;2、悠扬内敛的朝鲜舞);
5、鼓励、指导学员自选音乐舞蹈作品,准备展示或汇报演出。
(解幸东 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