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艺术班课程教学大纲

2015-11-25 17:00:34

声乐教学是一种素质教育,既体现了“老有所学”,即在音乐素养和实践上有所提高,同时也体现了“老有所乐”,即寓教于乐、陶冶情操、热爱祖国、热爱生活、增进健康的特点。教学既要普及基础知识,也要满足渴求较高知识的学员。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合唱艺术班(混声、同声):合唱班以练习合唱为主,结合合唱练习,加深了解与合唱相关的合唱理念、乐理知识和声乐知识。如在声乐上对气息的控制和共鸣的运用上,有更好的驾驭能力,能达到发音位置的统一、声音的和谐一致,体现出合唱特有的魅力。。对乐理知识有更全面的理解,尤其是对音程、和弦有较多的理解,并对合唱歌曲中出现的主调音乐和复调音乐有所理解,在练唱时能体现其技巧与意境。有更好的视唱能力等等。

二、学制与课时

学制为2年,共4个学期,每学期16周(32课时),共计128课时。

三、教材使用

自编《歌曲教材》

四、教学原则和方法

1、每个学期侧重某一方面,根据学员的不同情况灵活掌握。音乐教学更注重实践,所讲的乐理和声乐知识都必须让学员在演唱中去运用和掌握。

2、要求比较宽松的环境,有些理念要反复讲解,技能技巧要反复练习。

3、教师要有敬业精神,要有爱心和耐心,教态要亲切和气,要用充满情感的范唱去感染学员,以引起对所学歌曲的兴趣。

4、教歌的同时,有机地讲解音乐常识、声乐知识和乐理知识(包括视唱练耳)。从而提高音乐素养。

五、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学期

学会2-3首中外合唱歌曲,并辅以5-6首艺术性较强的齐唱或独唱等歌曲,以提高学员的演唱兴趣和演唱水平。乐理知识:合唱的概念和合唱的种类;基础乐理的巩固。声乐知识:①了解对气息的控制和运用在合唱中的重要性;②加深对发声的科学理念的理解,合唱中,声音的和谐是第一位的,因此发声时的位置、状态都应高度统一。③声部的分类和依据。

第二学期

学会2-3首中外合唱歌曲,并辅以5-6首艺术性较强的齐唱或独唱等歌曲。乐理知识:音程及和弦、“协和”及“不协和”的概念;“变化半音”的概念和掌握。声乐知识:共鸣和泛音的概念,共鸣的获得,以及音色的概念。

第三学期

学会2-3首中外合唱歌曲,并辅以5-6首艺术性较强的齐唱或独唱等歌曲。乐理知识:“调”和“转调”的概念,转调的练习,声乐知识:吐字的掌握,“五音四呼”的理念和练习。

第四学期

学会2-3首中外合唱歌曲,并辅以5-6首艺术性较强的齐唱或独唱等歌曲。乐理知识:主调音乐和复调音乐。声乐知识:气息、发声、共鸣、吐字的综合练习,并将这些正确方法的变成良好的下意识状态,用它们来演绎作品的内容、内涵,运用它们来体现声部间的交融、呼应、衬托、对比,体现出合唱的独特魅力。

 (顾宝泉  执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