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2016-01-21 14:53:38
按照党中央关于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 专题教育的部署,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2月28日至29日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围绕中央政治局带头践行“三严三实” 的要求,联系中央政治局工作和十八大以来中央抓作风建设的实际,总结经验、研究措施、提出要求,充分体现了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充分展现了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见《中国纪检监察报》2015年12月30日头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开展工作的“抓手”,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工作扎扎实实,成效显著,这是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的。而且,其中有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始终坚持中央政治局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以上率下。从出台“八项规定”,到重拳整治“四风”,再到践行“三严三实”,在作风建设过程中,正是因为中央政治局坚持从自身抓起,以身作则,才树立起徒木立信的公信力,在全党全国产生了强大示范效应,促进了党风政风转变,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形成了党政军民同频共振、上下一心的良好局面。
孟子指出:“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见《中国古代名句辞典》第222页﹚。”现在群众中比较流行的一句俗话“上梁不正下梁歪”,其意思有点相近,只不过是贬“味”和牢骚“气”多点罢了。
平心而论,这些话也不能说是一点道理也没有。如果把中央机关比作“上梁”,那么要杜绝社会上铺张浪费的不正之风,最要紧的莫过于中央机关做表率,带头坚持艰苦奋斗,发愤图强。“虞舜风”风靡天下,何愁民风不正?
然而,细想起来,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上梁”虽正,“下梁”不正的现象并不少见;“上梁”虽歪但“下梁”依然很“正”的也不是没有。
再说,所谓“上梁”和“下梁”,也是相对而言的。对省以下来说,中央是“上梁”,省是“下梁”;对市县来说,省又是“上梁”,市县是“下梁”;对乡村来说,市县又是“上梁”了。而且,随着干部职务终身制的被废除,“上梁” 和“下粱”都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就是其中有少数或个别的“粱”因受了“虫蛀”或遭到“腐蚀”而变坏了,为了整个“大厦”的安全,及时被撤换,也是合乎情理的。
现在,党中央政治局常委们带头践行“三严三实”,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是实际的而不是口头的,必须体现在日常工作的严格管理中,体现在对自己和身边工作人员的严格监督中。有身先士卒的勇气,有“向我看齐”的底气,才会有以上率下的正气,把“三严三实”要求贯彻到工作的各个方面,带动更多的党员干部走在前列,干在实处。
古人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载孔子语﹚。“若安天下,必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唐太宗语。见《中国古代名句辞典》第589页﹚可以相信,只要全党向中央看齐,就一定能让我们的党更加团结统一,凝聚起亿万人民的磅礴力量,“同心共圆中国梦”。(江阴市新桥镇老年人协会 孙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