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积德者 百业必盛

2016-01-21 14:43:04
        今年4月25日,我和参加无锡市第25期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学习班的学员,赴常熟蒋巷村参观学习。期间,我们认真参观了蒋巷的村史展览馆、书画馆、农民新村、服务中心、老年公寓、度假村、蒋巷生态园。还观看了《幸福蒋巷村带头人》的录像片,聆听了蒋巷村党委书记、董事长常德盛,带领全村百姓艰苦奋斗,把落后、贫穷的蒋巷村变成人间天堂的简要介绍。蒋巷村之行让我们心灵震撼,感动万分,发自内心地对常德盛书记肃然起敬。
        “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这是1966年9月,22岁的常德盛被百姓推举为大队党支部书记后讲的第一句话,也是村官常德盛要把蒋巷村建成“中国乡村版”共产主义理想目标的誓言。
        蒋巷村地处常熟,太仓、昆山交界处,面积3平方公里1700亩地,186户,800口人。40多年前,蒋巷村虽地处江南但因低洼闭塞曾是十年九涝,地不产粮,食不果腹。当年的集体帐面上仅有了3元6角钱。
        是常书记带领村民用一副肩膀,两只竹筐,将1200亩低涯地整整填高了一米。这对当时村里400个劳力来讲,相当于每个劳力要填堆四个足球场大,五层楼高的泥山。经过44年的艰苦创业,而今的蒋巷村已建成工业园、粮食园、蔬果园、居住园、旅游园,成为五园交错的新家园,全村象个天然的大公园。
        是常书记带领村民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靠双脚踩地发展起来的新农村开厂搞工业,走出了一条从温饱到富裕的金光大道。从1992年蒋巷村彩纲复合板厂一举成功,1995年组建江苏常盛集团公司到2004年营业销售额已突破10亿元,800人的村子一年要向国家缴税6000多万元,成为苏州地区最富裕的村级单位。
        是常书记带领村民脚踏实地的不断奋斗,使蒋巷村60年代人均收入118元,70年代人均收入316元,一跃成为2014年人均收入21600元。如今的蒋巷村人均年收入2万多元,村民就业有保障,医疗看病、中学以下上学实行全免费,大学生年补贴3000元,研究生年补贴5000元,每个村民只化10万元即可住上村里统一建造的220m2 的新别墅。老人55岁起每月补贴300到600元,患重病月补贴400元,男58岁,女55岁,退休养老,还可以住老年公寓,村民的日常所需生活都有村里管。
        我们为蒋巷村民风淳朴,社风正派,干群情深、家庭幸福、邻里和睦,经济富足,发展持续而心灵震撼,感动万分;我们更为蒋巷村有一个做大事,明大理,有大情,惟贤惟德,标新立异为百姓创造幸福和自豪的大德于民的共产党人常德盛而心灵震撼,感动万分。
        常德盛在任蒋巷大队党支部书记后的40多年实践中,走出了一条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的发展之路,将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建设成为环境秀美、乡风文明、村民富裕,安居乐业的幸福乐园,让全村村民感受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来的实惠,感受到共产党和改革开放带来的温暖和幸福。蒋巷村也成了全国文明村,全国争先创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国家级生态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全国诚信守法乡镇企业,常德盛用自己一生的打磨、拚搏、奉献而炼就的人格魅力,创造了中国乡村版共产主义的社会模式。
        常德盛出生在旧社会穷苦的农民家庭,幼年和少年时代饱尝了贫困之苦,到了娶媳妇年龄,因常家太穷,几次相中的“准媳妇”告吹。但数十年后,当他执掌几亿元资产,每年可以按劳取酬几十万元、几百万元奖金时,他竟然慷慨无私、分文不取,并将收入和资产全部献给村里。尤其是他一手经营的江苏省著名企业“常盛集团”转制时,常德盛本可以毫无争议地将亿元资产转到自己名下,而他却拱手相让于村上。尔后又把数千万元股份全部留给了村民。这位被蒋巷人誉为“常积德盛不衰”的好书记一丝不苟地实践着“为百姓谋福利是我终身追求的诺言”。
        古人云:“君子进德、修业”,“行德者,天下盛”。常德盛在近半个世纪的村官生涯里,不知经历了多少曲折,但他从不气馁,从不向困难低头,始终瞄准目标不断攀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业绩。他那艰苦朴素,廉洁自律,心着装着全村百姓,以共同富裕为已任,为集体事业费尽心血的大公无私精神和在创业、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涌现出来的高尚的人格力量让我们肃然起敬。常德盛是在共产党培养教育下成长的基层领导干部,也是经历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历史性跨越的基层党组织的优秀带头人。尽管时代发展了,条件变化了,但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没有变,他始终紧跟党、紧跟时代步伐,他对党的坚定信念和创下的不朽业绩让我们肃然起敬。常德盛真挚的爱民之情,务实的爱民之举,视名利淡如水、视事业重如山的敬业献身精神让我们每个人折服。他是新时期焦裕禄式的好干部,他是基层党支部书记的好榜样,他是建设现代新农村的好带头人,他是“四个全面”忠诚的践行者。常德盛让共产主义理论飘到了江南水乡,使我们由衷地对他高山仰止、肃然起敬。善哉、常积德者,百业必盛也。(滨湖区荣巷街道退休干部 王冠英)
返回顶部